苏轼的这一首《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》是次韵之作。依照别人词的原韵,作词答和,连次序也相同的叫 次韵 或 步韵 。以下是小编J.L分享的《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》翻译及赏析,更多苏轼诗词作品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。
【原文】
水龙吟⑴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⑵
似花还似非花,也无人惜从教坠⑶。抛家傍路,思量却是,无情有思⑷。萦损柔肠⑸,困酣娇眼⑹,欲开还闭。梦随风万里,寻郎去处,又还被、莺呼起⑺。
不恨此花飞尽,恨西园、落红难缀⑻。晓来雨过,遗踪何在?一池萍碎⑼。春色三分⑽,二分尘土,一分流水。细看来,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。
【注释】
⑴水龙吟:词牌名。又名 龙吟曲 庄椿岁 小楼连苑 。《清真集》入 越调 。一百二字,前后片各四仄韵。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,宜用去声。结句宜用上一、下三句法,较二、二句式收得有力。
⑵次韵:用原作之韵,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,称为次韵。章质夫:即章楶(ji ),建州浦城(今属福建)人。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,常与苏轼诗词酬唱。
⑶从教:任凭。
⑷无情有思(s ):言杨花看似无情,却自有它的愁思。用唐韩愈《晚春》诗: 杨花榆荚无才思,唯解漫天作雪飞。 这里反用其意。思:心绪,情思。
⑸萦:萦绕、牵念。柔肠:柳枝细长柔软,故以柔肠为喻。用唐白居易《杨柳枝》诗: 人言柳叶似愁眉,更有愁肠如柳枝。
⑹困酣:困倦之极。娇眼:美人娇媚的眼睛,比喻柳叶。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。
⑺ 梦随 三句:用唐金昌绪《春怨》诗: 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。啼时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。
⑻落红:落花。缀:连结。
⑼一池萍碎:苏轼自注: 杨花落水为浮萍,验之信然。
⑽春色:代指杨花。
【作品介绍】
《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。此词咏杨柳,上阕主要写杨花(柳絮)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;下阕与上阕相呼应,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,感情色彩更加浓厚。全词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,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,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,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,真正做到了 借物以寓性情 ,写得声韵谐婉,情调幽怨缠绵,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。
【白话译文】
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,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。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,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,实际上则饱含深情。受伤柔肠婉曲娇眼迷离,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。蒙混随风把心上人寻觅,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。
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,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、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。清晨雨后何处落花遗踪?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。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,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,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。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,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。
【创作背景】
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(1081年),时为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。章楶,是苏轼的同僚和好友。他作有咏杨花的《水龙吟 燕忙莺懒芳残》,原词曰: 燕忙莺懒芳残,正堤上杨花飘坠。轻飞乱舞,点画青林,全无才思。闲趁游丝,静临深院,日长门闭。傍珠帘散漫,垂垂欲下,依前被风扶起。兰帐玉人睡觉,怪青衣,雪沾琼缀。绣床渐满,香球无数,才圆却碎。时见蜂儿,仰黏轻粉,鱼吞池水。望章台路杳,金鞍游荡,有盈盈泪。
苏轼的这一首是次韵之作。依照别人词的原韵,作词答和,连次序也相同的叫 次韵 或 步韵 。苏轼在一封给章质夫的信中说: 《柳花》词妙绝,使来者何以措词。本不敢继作,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,坐想四子,闭门愁断,故写其意,次韵一首寄云,亦告以不示人也。 有人认为这首词作于哲宗元祐二年(1087年),时苏轼与章楶同在京城,交往频繁。但信中提到章质夫 正柳花飞时 出任巡按,则与元丰四年(1081年)四月章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的经历及季节特征相吻合。故定为元丰四年更为妥当。
【赏析】
苏词向以豪放著称,但也有婉约之作,这首《水龙吟》即为其中之一。它藉暮春之际 抛家傍路 的杨花,化 无情 之花为 有思 之人, 直是言情,非复赋物 ,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。篇末 细看来,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, 实为显志之笔,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、玩味,堪称神来之笔。
上阕首句 似花还似非花 出手不凡,耐人寻味。它既咏物象,又写人言情,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 似花非花 的独特 风流标格 :说它 非花 ,它却名为 杨花 ,与百花同开同落,共同装点春光,送走春色;说它 似花 ,它色淡无香,形态细小,隐身枝头,从不为人注目爱怜。
次句承以 也无人惜从教坠 。一个 坠 字,赋杨花之飘落;一个 惜 字,有浓郁的感情色彩。 无人惜 ,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,惜杨花者却少。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,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。
抛家傍路,思量却是,无情有思 三句承上 坠 字写杨花离枝坠地、飘落无归情状。不说 离枝 ,而言 抛家 ,貌似 无情 ,犹如韩愈所谓 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 (《晚春》),实则 有思 ,一似杜甫所称 落絮游丝亦有情 (《白丝行》)。咏物至此,已见拟人端倪,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。
萦损柔肠,困酣娇眼,欲开还闭 ,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,又以柳树喻指思妇、离人,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,匠心独具,想象奇特。
以下 梦随 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《春怨》诗意,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,咏物生动真切,言情缠绵哀怨,可谓缘物生情,以情映物,情景交融,轻灵飞动。
下阕开头 不恨此花飞尽,恨西园、落红难缀 ,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,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。继之由 晓来雨过 而问询杨花遗踪,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。 一池萍碎 即是回答 遗踪何在 的问题。
以下 春色三分,二分尘土,一分流水 ,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。这里,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。至此,杨花的最终归宿,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,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。篇末 细看来,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 一句,总收上文,既干净利索,又余味无穷。它由眼前的流水,联想到思妇的泪水;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,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,可谓虚中有实,实中见虚,虚实相间,妙趣横生。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,与上阕首句 似花还似非花 相呼应,画龙点睛地概括、烘托出全词的主旨,达成余音袅袅的效果。
名家点评
王国维:东坡杨花词,和韵而似原唱;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。(《人间词话》)
朱弁:章质夫杨花词,命意用事,潇洒可喜。东坡和之,若豪放不入律吕。徐而视之,声韵谐婉,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。(《曲洧旧闻》)
魏庆之:章质夫咏杨花词,东坡和之,晁叔用以为: 东坡如王嫱、西施,净洗脚面,与天下妇人斗好,质夫岂可比哉! 是则然也。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 傍珠帘散漫,垂垂欲下,依前被风扶起 ,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,东坡所和虽高,恐未能及,诗人议论不公如此。(《诗人玉屑》)
唐圭璋:此词是和作。咏物拟人,缠绵多态。词中刻画了一个思妇的形象。萦损柔肠,困酣娇眼,随风万里,寻郎去处,是写杨花,亦是写思妇,可说是遗貌而得其神。而杨花飞尽化作 离人泪 ,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。能以杨花喻人,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,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。这比章质夫的闺怨词要
高一层。(《唐宋词选注》)